目录
青年观察
现代化建设的条件、挑战及实现路径黄晋太;崔娟娟;1-4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研究——以部分地区为例陈雪柔;5-7
对我国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赵丹卉;8-9
浅析以豆瓣小组功能为基础构建的网络社群刘思飞;10-1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特殊性及解决对策研究宋艳涟;12-13
关于完善高校在线教学的思考李飒;14-15
浅谈钢铁企业的绿色生产管理张志韬;16-17
关于人文关怀在医院党政工作中的价值杨慧敏;18-19
从带货主播李佳琦浅谈直播电商走红的原因杨博;20-21
浅析办公室主任如何有效的履行职责王毅;22-23
浅析校园大数据的脱敏问题莫可;24-25
21世纪以色列对外贸易发展特点鲁婉莹;26-27
青年参与课题
天津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训练体系建设的研究李墨池;28-30
浅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的践行张鸣哲;31-3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探索——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引牛源渊;34-3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专业班主任的作用——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王宁宁;36-37
苗族文化创新产品设计实践模式探索研究——苗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思路探究徐加娟;38-39
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农村中小学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冉中正;40-41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探索全楚烨;42-43
西部地区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彭倩;文爱玲;严小贤;韦荣;王毅;张益家;44-45
马克思人学视角下的和谐医患关系刘超;李高峰;46-47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认识特点及行为规律探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刘瑞;48-49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的探究李其亮;50-51
民办高校大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李兰;52-53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体系建设探析黄秋菊;李杨;54-55
红色革命文化“微传播”融入高校美育工作的建构路径探析胡盈;56-57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兴趣爱好现状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龚乐;58-59
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必要性陈韵姿;60-61
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问题探析孙旭辰;卢悦;于娜;62-63
革命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素养教育路径探索任志敏;64-65
创意写作视域下高校写作教育方法论研究向勇燕;66-67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模式和方法研究徐景春;王建芬;贺继红;康国文;68-69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转型发展与教研能力提升研究闫鹏;70-71
探究反思性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张芹;72-73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与专题教学相结合新模式探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张晓忠;刘小刚;郑克岭;74-75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路径研究张译;76-77
“三全育人”理念下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张媛;78-79
专门用途英语(ESP)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研究赵云丽;80-81
如何多样式呈现红色文艺经典赵子童;82-83
“汉语角”发展现状分析与其未来实施方案朱田露;安鼎升;尹浩然;84-8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逻辑左淑芳;付晓男;86-87
简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帅启梅;88-89
消防战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以江苏某支队为例易琳;90-91
试论学生骨干在遏制校园贷蔓延中的作用潘金秋;92-93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路径探析於留芳;94-95
青年硕士论坛
成长,从认识自我开始——初中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王颖超;陈钰琳;96-97
学习型组织理论综述杨光;钟汉青;郑杨;98-9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李兰兰;100-101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人的态度及其影响李彦儒;102-103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思想中国化分析——基于“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思想刘宴铭;李桂红;104-105
福斯特与科沃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比分析彭运娇;106-107
基于网络新媒体人际互动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探析孙宁;108-109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覃兰英;110-111
吕梁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张婧怡;112-113
新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析杨洋;114-115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迪丽甫祖尔·吐尔逊;116-117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董丽萍;118-119
浅谈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焦晔峰;120-121
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优化王娜;122-123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王宁;124-125
钢铁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下的模式探究王省林;126-127
以素质班会课堂为抓手,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杨兰芳;128-129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发展研究于欣;肖爱丽;130-131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实现路径探析张萌;周燕;132-133
新形势下国企政工工作路径及其优化措施探讨张振威;134-135
青年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研究陈立瑾;杨雪芬;136-137
在“破”与“立”中坚定广大青年文化自信张玲玲;郑志远;138-139
高校思政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贾若雨;140-141
浅析“后真相”时代背景下中国在校大学生爱国情感的传递与表达李佳素;142-143
青年教育与心理
疫情之下:大学生舆论引导路径初探王雨欣;鲁兰;144-145
用爱护航危机过后的青春激扬——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工作案例刘树芬;146-147
青年职业教育
CIS战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以广州某民办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程为例林彩香;148-150
“双高”建设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的思考陈小敏;李玉群;151-15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陈睿;153-154
新阶段高职班主任工作策略分析韩东方;155-156
基于民族地区中职茶艺课的教学设计探究——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侯芳;157-158
浅谈手机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李佳凝;159-160
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王大凯;161-162
大学生宿舍推行酒店化“五常法”管理模式探究吴继华;163-164
生态思维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吴啸骅;165-166
高职院校新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邢职会计系为例张峰;张乔玲;167-168
传统女德中的积极情绪管理探析张秋灵;赵敬敏;169-170
分层次教学在高职院校法理课中的应用探索张显华;171-172
高职图书馆现状及以书育人的新思考赵雅丽;173-174
浅析军嫂心理压力源及其应对策略钟雪;175-176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周惠娟;177-178
高职院校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模式研究张建晟;179-180
青少年教育
浅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哈力玛;181-18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刘勇勤;183-184
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分析马俊智;185-186
新历史课堂:俏皮与理性的切换浦秀文;187-188
基于语文教学的作业晋级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刍议许婧;189-190
快乐教育 快乐成长——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梁宝球;191-192
试论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分析王琼羽;193-194
高校足球课程内外一体化研究杨毓杰;195-196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中生物课后辅导策略研究周彩琴;197-198